文旅融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八百里太行,河南林州坐拥太行大峡谷,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特殊地貌造就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整个大峡谷的出口就是在崇山峻岭中滚滚流淌的漳河。
峡谷里风大,平原地区盖房子用的小瓦根本抵挡不住,而重量足够的石板盖在屋顶,大风掀不起、刮不走。“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街、石院、石板场……”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随处可见的石头建筑和石头用品,也赋予了石板岩独特的人文风情。
太行深处的石板岩镇,无论春夏秋冬,都会遇到三五成群正在写生的画家和学生,在其他地方却不多见。
是什么把他们吸引到这里来呢?
一进石板岩镇,到处都是石板房。交通不便,勤劳聪明的太行人就地取材,用大大小小的石块砌墙,并在山坡上开采出一片一片的薄石板用作房瓦,屋顶上大块完整而形状又各不相同的天然石板像瓦片般排列,高低叠压、错落有致。晒上辣椒时,参差的石片宛如鳞纹给人以强烈美感。
“枯藤老树昏鸦”“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石板、古村、古树、古道,在太行山东麓的意境中犹如一幅古画。上世纪90年代,不少搞艺术的师生发现了这个能够激发灵感的地方,把它作为写生基地,将石板岩的美绘在画板上。
随着太行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石板岩写生创作,一条平坦开阔的柏油路连接起山里与山外的世界。
既然像一幅画,又吸引人来画,不妨叫作“中国画谷”。
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石板民居,石板岩镇开始挥洒自己的画作。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0多所院校的师生来到这里,141家写生基地建起来了,完备的写生产业链逐渐形成了,吃饭、住宿、写生用品、画室、美术馆……一应俱全。画家和学生画山水、画民居,也画人、画生活。在这里,不仅风景入了画,村民也成了画中人,有的甚至成了农民画家。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旅特色,如何把特色可持续地展现出来、发挥出来,就非常考验人。在石板岩镇,第一批来写生的游客、第一家写生基地的设立或是偶然,但要有规模效应,就需要去努力争取这种“必然”,有主动走进来的,还有更多积极请进来的。
蓬勃发展的写生产业,为石板岩镇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石板岩镇的成功,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中有些是独有的,有些则是共通的,让如画景致入画,让生活如画,能做到的肯定远不止石板岩。(作者:邓 浩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