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于近日举行了“生态惠民新场景示范线发布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推进会活动”,一个个生态公共领域被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生态惠民新场景指的是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空间,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发布的这些生态惠民新场景,把高效能治理的成效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生态之美,既能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享受生态红利,又能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自觉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共护绿水青山。
让触手可及的生态之美成为检验治理效能的标尺。在一座城市中,生态惠民如何体现?必然是以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惠民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态答卷。比如,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大气、噪声、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又如,在建设的过程中,增加生态景观,让上班、上学、回家的路多一些小游园、微绿地,在生态休闲空间布局绿色廊道,让绿意盎然成为直观感受。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大连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和45条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扬州在2023年末获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建设贯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过程中。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会随着治理成果的显现而增强,环境质量更好了,抱怨与投诉的声音就变少了。当优美的环境成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受益。
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为发展红利。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随着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绿水青山所能发挥的效益随之提升。从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到生态与康养、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再到碳汇产品的开发和交易,这些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绿水青山为人民衣食住行提供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价值转化的道路就能越走越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也会越来越高。
让百姓成为生态保护理念的践行和传播主体。从“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耳熟能详的宣传语说开去,当蓝绿交汇、鸟语花香成为常态,人们既感受得到保护带来的好处,又深刻明白良好的生态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当严于律己,拾起那些随处丢弃的垃圾、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小处做起,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块绿地、一处游园、一条清澈的河流……守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会显著增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