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年薪的银行员工,要过紧日子了?

探索达人探索达人 2024-04-18 7.68 W 阅读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在很多人看来,银行赚利息差的商业模式堪称躺赢。银行工作稳定又体面,赚得也不少,一度跻身中国家长们的最爱工作之一。

  但时过境迁,曾经“利润高到都不好意思公布”的银行,甚至要节衣缩食了。就在近日,招商银行喊出了过“紧日子”的口号,还登上了热搜。

  紧日子首先就体现在收入上,13家主要商业银行中,虽然人均薪酬都超过30万元,但过半银行在去年出现了人均薪酬下滑的情况。

  银行要过“紧日子”,是否意味着员工们的“苦日子”来了呢?

  高管先过“紧日子”

  银行人想涨薪似乎越来越难。

  截至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年报已经悉数披露,此外,除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外,7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也都晒出成绩单。

  30万年薪的银行员工,要过紧日子了?

  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

  整体来看,除招商银行与兴业银行外,其他银行的人均薪酬均呈现降低状态。其中排名第一的招商银行人均薪酬为57.38万元,与2022年的56.46万元相比几乎原地踏步。

  

  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述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薪酬总额为8696.68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2.32%,增幅与2022年的5.85%相比,收窄超六成。

  甚至有银行出现了总薪酬萎缩的现象,堪称“前所未有”。2023年,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的总薪酬相较上年下降,据wind数据,四家银行的薪酬总额分别下降0.5亿元、1.31亿元、4.64亿元、12.53亿元。

  中信银行在薪酬总额下降的情况下,员工还在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中信银行年度人均薪酬56.9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77%。

  值得注意的是,到手工资还有被追回的可能。银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下,被银行“反向讨薪”的打工人越来越多了。

  2023年年报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渤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东莞农商行、瑞丰农商行、重庆农商行等十余家上市银行公布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相关情况。此外,工行、农行、建行、交行等多家银行在年报中强调“已经建立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及追索扣回机制”。

  而且银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不仅针对高管,同时也针对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关键岗位人员以及对银行经营风险有直接影响的员工。

  以招行为例,其2023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虽然较2022年的5824万元有所下降,但覆盖人数却变多了,从2022年的2876个员工增加到了2023年的4415个员工。

  而在所有银行人中,高管们“带头降薪”的力度更大,先一步过起了“紧日子”。

  六大行中工行、建行、邮储银行高管团队薪酬总额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约204万元、11万元、156万元。

  对比之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高管薪酬总额下降不少,分别下降2707.98万元、2170.35万元、2046.99万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6.65%、36.83%、42.07%。浙商银行的高管薪酬总额下降也较大,为1316.88万元,降幅高达42.72%。

  也有例外情况,2023年光大银行董监高平均薪酬同比涨了不少,从2022年的人均92.67万增长至117.14万,涨幅为26.4%。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破除“金融精英论”的社会舆论及监管导向下,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将受到更严格的审视与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薪酬压缩,而是薪酬结构的优化、与风险责任更紧密的关联以及对绩效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未来高管薪酬会更侧重于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延期支付等,以此鼓励高管关注银行长期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而非短期业绩冲刺。”余丰慧补充道。

  赚钱变难了

  曾几何时,银行赚钱能力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2011年底,民生银行时任行长洪崎“银行利润已高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的无心之言,也揭开了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盈利优势。2011年,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279.2亿元,同比增长58.81%。

  不过花无百日红,净息差持续收窄、经营压力明显增大的背景下,银行也不能“躺着赚钱”了。

  2023年,银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大的营收压力。截至目前,已经披露2023年报的22家A股上市银行中,包括工行、建行、农行、平安、兴业等13家主要银行营收出现负增长。

  也有银行一改增势,出现利润降低的情况。兴业银行、光大银行、郑州银行2023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15.61%,一年少赚了约142亿元,也成为了近9年的首次下降。

  银行们盈利承压,与净息差的收窄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净息差可以理解为银行所收取的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后的差额收益。银行战略专家刘兴赛解释,由于中国的投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银行存贷款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主体业务,银行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存贷息差。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重要指标净息差下滑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以民生银行为例,其2023年净息差为1.46%,降至历史最低。而2011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高达3.14%。

  对于净息差收窄的原因,银行们的解释是,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叠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而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

  过去一年,人们更爱存款,推升了银行的负债成本;而另一方面贷款利率降幅更大,也有不少人选择提前还贷,银行的经营自然受到了挑战。

  当然,在存贷款业务之外,银行也在积极发力贷款之外的“表外业务”。其中,以代理、结算、咨询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收入一度成为了增长的希望。比如中国银行2023年非利息收入约1563亿元,同比增长23.98%。

  不过,作为非利息收入的一大看点,2023年多数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业务的成绩仍未对业绩起到明显拉动作用。毕竟,这门业务与资本市场关系紧密,不仅“看天吃饭”,而且竞争激烈。

  2023年资本市场情况普遍表现不佳。以基金代销为例,2023年基金市场发行冷淡,同花顺iFind统计,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仅有11383.50亿元,较2021年的规模缩水近六成,创下近五年新低。

  不仅如此,2023年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规定,降低代销基金费率和代销保险费率。这也为银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带来压力。

  员工要过“苦日子”了?

  3月27日,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了“过紧日子、严日子”的要求,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零售之王”尚且如此,银行业开源节流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看向新一年,经营挑战也不小。多位银行行长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还将延续下降趋势。

  压力传导给员工,在行业压力下,业务指标的完成显然难度更大,肩上的任务也重了不少。“做理财经理每天80%的时间都在被客户拒绝”“一上午电话营销联系50个客户,又是银行人沦为电话销售员的一天”“早八晚九忙得每天只顾上吃一顿饭”……基层银行人已经开启了“内卷”模式。

  不仅如此,对于一部分银行打工人来说,在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的当下,也存在着“被替代”的风险。

  根据银行年报数据,2023年农行、工行、兴业、平安员工总数均有一定下滑,分别减少1255人、8335人、3271人和1088人。

  其中,工行的减员主要是运营与综合保障类岗位,2023年减员超过5500人,这些岗位对银行的创收贡献相对较低。

  对此,工行董事长廖林在2023年业绩会上表示,工行数字劳动力的年工作量相当于3万人,“所以员工总量是下降的”。拉长时间维度,工行员工人数从2016年的46万余人缩减至2023年的不到42万人。

  精兵简政可能要成为降本增效的主基调。翰德(Hudson)发布的《2024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业投入市场的人才岗位数量增幅有限。

  不过在另一方面,银行对金融科技人才更为欢迎,对一些岗位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

  比如交通银行,2023年期员工人数94275人,相对上年增员2452人,而其中2023年“境内银行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增加1900人”。

  几位银行人士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银行的招聘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县域固定场所对员工学历的要求相对过往更低,要求稳定不流动;而银行总部对员工招聘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科技、信审等岗位。

  这样的招聘趋势,也与银行稳健发展的目的相呼应。在刘兴赛看来,银行在弱周期的发展关键在于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业务转型,重建银行的业务成长能力,从而强化银行的盈利能力;二是通过业务模式、银行形态创新来提高银行的运行质效,银行数字化、数智化的深化是根本出路。”

  看来,拿着高薪的银行人,在紧日子、严日子里面对更严苛的工作考核,也需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参考资料:

  21家银行公布员工薪酬!21金融圈,2024-04-02

  银行行长们要过“紧日子”了,棱镜,2024-04-08

  作者:于盛梅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