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实习生 许晓彤 北京报道
“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慢阻肺病的‘促、防、诊、控、治、康’,疾控侧重于项目的管理,医疗更多的是技术支撑,基层来落地,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努力向目标靠近。”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慢阻肺病照护大会中,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陆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的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我国慢阻肺发病总人数在2018年就已接近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大约每8个人就有1人是慢阻肺病人,平均每分钟约有2.5人死于慢阻肺。我国慢阻肺患病形势严峻,已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国家“慢阻肺病”三大项目负责人杨汀表示,现在我国的慢阻肺病正面临“三高”。“三高”即,高患病率,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13.7%,并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高死亡率,在单病种中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高疾病负担,慢阻肺病的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
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防治过程面临“三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呼吸道异常(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肺气肿)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导致持续的、反复恶化的气流阻塞,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许多老百姓经常会提到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这些病其实就是慢阻肺病。”杨汀解释称。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得知,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在庞大的患病人数下,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杨汀介绍,高危人群主要是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比如吸烟,吸二手烟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农村妇女并不吸烟,但她们还患上慢阻肺病,最后调查出与烹饪使用的柴火、动物粪便等生物燃料有关,所以室内外的空气污染也易造成慢阻肺。还有就是一些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接触。另外,有些人在幼儿时期由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或者第一照护者长期吸烟等一些原因影响了肺的发育,导致他将来可能是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
慢阻肺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三低”也成为慢阻肺防治过程中的绊脚石。杨汀介绍,第一“低”的是肺功能检查率低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肺功能的检查率不到10%。很多人做过CT,但做过肺功能检查的却很少;第二“低”则是规范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慢阻肺病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是吸入药物,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基层使用最多的药是抗生素、化痰药,甚至是口服激素。
此外,公众的知晓率低成为影响慢阻肺防治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杨汀指出,许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由于不了解慢阻肺,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气短的时候,到医院就诊做肺功能检查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病例。
“谈癌色变”,但同为肺部疾病,公众对于慢阻肺的认知程度却远低于肺癌,而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家“慢阻肺病”项目组质控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宏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研究发现,肺癌人群中,大概有40%―70%的人是慢阻肺病患者,吸烟是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导致肺癌,也是慢阻肺最重要、最突出的高危人群特征。同时,慢阻肺病还存在气道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让肺癌发生风险进一步提升。
如何推动早期防治?
由于不了解慢阻肺,慢阻肺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许多误区。杨汀介绍,常见误区有患者认为症状得到控制后就可以停药,但慢阻肺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慢阻肺病用药是改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缓肺功能下降,而停药后有可能疾病会再次复发。
“慢阻肺病主要是吸入药物治疗,很多患者觉得学习吸入装置很困难,希望医生能换成片状药物,但吸入药物能够直接通过呼吸带入气道,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起效快,能够避免口服药的全身副作用,同时一个装置可以有多种药物,能够起到1+1>2的效果,并且慢阻肺的吸入药物中激素含量要远远小于口服的量,副作用也更小。除此之外,慢阻肺的治疗误区还有重治疗不重预防、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非药物治疗等。”杨汀也指出。
针对上述防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个人角度,如何在日常中预防慢阻肺的发生?浙江省疾控中心慢病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陆凤表示,预防的第一条强调的是要远离慢阻肺的疾病危险因素,比如戒烟、拒绝二手烟、特殊职业人群加强职业防护避免自己暴露在特殊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等中、减少室内室外的空气污染以及预防感冒;二是要监测自己的呼吸系统症状,早期发现疾病的变化。慢阻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咳嗽、咳痰,陆凤表示高危人群要重点关注以上症状;三是提倡生活方式的干预,呼吁大家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每天能有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做一些腹式呼吸或者呼吸康复操的训练等,都可以帮到正常人群或者高危人群预防慢阻肺疾病。
与此同时,国家近年来也下大力度进行慢阻肺病防治。据了解,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组织和承担“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国债项目”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全国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已在全国31个省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港澳台)开展慢阻肺病早防早治管理体系实践探索,全国240个区县参与,覆盖人口近3亿,总计开展慢阻肺病筛查280余万人,规范管理慢阻肺病患者及高危人群21万余人,累计开展各级医务人员及基层呼吸慢病防治人员培训1830场次、162万余人次,累计开展居民慢阻肺病健康教育1200余场次、7.2万人。
“在国家重视、行业推动以及国家中心的引领下,通过三大项目,构建了我们国家慢阻肺病的防控长城。我们希望这个‘长城’建筑得越来越强大,真正让慢阻肺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杨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