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划定金融风险重要领域 严监管或将持续

探索达人探索达人 2023-11-04 7.61 W 阅读

  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共计使用453个字详细阐述了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在要求全面监管,即“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同时, 着重明确了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汇率等四个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焦点。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接下来会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 未来一段时间金融行业严监管势头仍将持续,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亦将不断完善。

  提高监管有效性重提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会议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这延续了2017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强监管”政策基调,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不断完善我们的监管制度、把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到监管的范围是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在做的事情。此次会议再度提及,或意味着进一步强化监管的相关要求。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无序发展,已出台相关办法并发放新的金融控股牌照,将原先游离在监管之外、实际上已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机构纳入到了监管当中,消除了监管空白和真空地带。

  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表示,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随着监管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型。“功能监管”模式有助于弥补金融混业经营下“分业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和盲区,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和减少监管板块重叠,有效防范监管套利和提高监管效率。而再提“行为监管”, 旨在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预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

划重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划定金融风险重要领域 严监管或将持续

  此外,此次会议中还强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董希淼指出,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同时,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在近年来的金融风险化解重点领域中,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一直备受重视。此次会议再度提出,应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董希淼表示,中小金融要发挥管理层级少、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做好底层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共同打造良性互动的金融市场生态体系。

  “特别是要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构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董希淼建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扬长避短,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聚焦重点行业和客群,实施具有区域、行业和客群特色的特色化、差异化经营。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会议还释放对个别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要实现风险早发现预警、早干预处置,提升风险处置效率的信号。同时,在防范风险过程中,还要压实相关金融风险各主体责任,做好常态化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建立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仍是重点

  会议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温彬表示,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度上扬,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凸显,目前一揽子化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旨在配合财政化债,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充分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包括丰富化险的工具和手段,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机制,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处置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即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项目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会议强调的“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长效机制”既包括遏制增量,也包括化解存量。

  对于建立“长效机制”,王青预计,这主要是指要切实防范“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尽管当前平台债务风险缓和,融资成本下降,但未来平台企业新增债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地方债务源于平台企业承担基建投资职能,在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之外大规模举债融资。”王青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平台企业转型,这既包括主体业务转型,也包括彻底剥离平台融资职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