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业庆
十年砥砺前行,普惠金融终于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曙光。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认为,当前普惠金融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增量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质确实显得越来越重要。影响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对普惠金融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数字治理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环境不利、金融生态体系不健全、金融能力缺乏等。要达到增量提质的目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阻碍因素。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尽管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但是,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仍然不均衡,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居民、收入低微者等人群的金融可得性很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也提出,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满足乡村主体的多种金融需求、形成市场的良性竞争等还有很多困难。
为此,《实施意见》指出,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各类银行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服务当地定位、聚焦支农支小,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发挥其他各类机构补充作用等。毕竟,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实施意见》要求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坚持数字化业务发展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等。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分析称,任何金融都会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而普惠金融又存在零散的问题,监管半径大,难度高,所以要积极推进科技手段来完善普惠金融监管生态。普惠金融纳入监管,对于监管科技、数字安全板块是利好,但与此同时,也利好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企业,同时,加强监管反而有利于普惠金融开展,普惠金融领域的专业金融机构也会因此受益。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三则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明确,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探索开展以区域、机构等为对象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评估。完善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状况相关调查制度。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监测评估。加大区域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考核力度等。
至于具体实施路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9月27日参加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时的发言值得借鉴,首先要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为经营主体提信心添活力。其次是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第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第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注重普惠金融安全发展。要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建议,下一步应按照《实施意见》要求,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进一步破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为小微经营主体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The End